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l)在上文中,作者是怎样概括儒家学说的特征的?
(2)这一特征对儒学的历史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简要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日:“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日:“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孟子日:“民为贵,社很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请回答:
(1)三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下图是故宫养心殿中的雍正所书“中正仁和”匾,展现了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你认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自于。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是
A. Li Er
B. Kong Qiu
C. Meng Ke
D. Xun Kuang
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孔子的同学设计台词。下列选取项合适的是
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