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以前,初级工业化开始后,西方国家大宗产品供治与大宗原材枓需求逐步增加,但此时中国在与其贸易中往往居于顺差地位。这表明中国
A. 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B. 农耕经济发达 C. 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D. 主导世界市场
从事长途贩运的山西商帮,为解决商业资金汇兑的需求创办了票号。但近代票号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服务于政府,甚至承担汇兑海防经费和庚子赔款等业务,普通商人和百姓的小宗业务则已完全不看在眼里。这说明近代票号
A. 出现了服务对象的异化
B. 完成了向近代银行业的转变
C. 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帮凶
D. 已经演化为封建的官办机构
清人戴鸿慈在日记中说:“观(伦敦)博物院。……陈设者率以国分室。中国室内,则有内廷玉玺两方存焉。吾国宫内宝物流出外间者不少,此其一也。若扣其所从来,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刺激了国人的近代民族意识
C.打开了近代西学思潮的闸门 D.标志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
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
A. 实行君主专制政体 B. 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
C. 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
A. “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
B. “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
C. 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
D. 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