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

《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这体现了

A. 三纲五常的思想

B. 君权神授的思想

C. 无为而治的思想

D. 天人感应的思想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能够说明商代帝王已经认可自然天灾与人间祸福有一定的关联,于是进行祭祀,这种思想在后世进一步演变为天人感应的思想,所以答案选D,A项关注道德伦理,B项主张君权至高无上,推崇君主专制,C项是道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早期天人感应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关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其思想主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

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C. 孟子、荀子主张实行“仁政”“仁义”,在伦理观上都主张“性本善”

D.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查看答案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查看答案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 儒家、法家

B. 儒家、道家

C. 墨家、儒家

D. 法家、道家

 

查看答案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