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责,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
材料二: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材料三: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认为北魏政权的衰落和灭亡缘于“汉化”政策;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经济政策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3)你同意材料三中哪种观点?说明同意的理由。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反映了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是
①逐步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
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③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
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①②④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 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B.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C.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D.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 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B. 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 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 戊戌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A. 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 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 损害了孔子的威信
D. 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A. 资本输出和大量倾销工业品
B. 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贷款
C. 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
D. 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