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

理学家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物无善恶”因而无需“为善去恶”。由此判断,王阳明

A. 反对穷理格物

B. 教人明辨善恶

C. 主张静心无为

D. 阐发禅宗学说

 

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阳明的心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王阳明强调善念存时,即是天理,反对去追寻物的善恶,即反对实践,反对穷理格物,正确的选项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A. 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查看答案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

 

查看答案

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 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 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 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查看答案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查看答案

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A. 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 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 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 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