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 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 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 中苏建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A 【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两国关系紧张;而70年代随着两国关系改善,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等,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有了很大改变。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或者不能导致上述变化,排除BC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在是不值得

B. 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C. 反对解放战争

D. 认为历史的悲剧将再次上演

 

查看答案

学者说:“俄国革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它是欧洲国家,然而它又超出欧洲之外甚至与欧洲对立。下列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十月革命

A. 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 指导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D. 加剧了俄国与交战国的军事对抗

 

查看答案

“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这一作品创作时间最早可能是

A. 1931年

B. 1936年

C. 1938年

D. 1945年

 

查看答案

1939年1月,蒋介石解释“抗战到底”之“底”为“恢复卢沟桥事变前原状”;1942年8月,他则表示“不能返我东北失地……我人仍将继续抗战”。这一解释的变化

A. 说明蒋介石对日政策摇摆不定

B. 是抗战进入到反攻阶段的表现

C. 反映了中外反法西斯力量增强

D. 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结果

 

查看答案

1877年3月,法国《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法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材料反映了(    )

A.封建王朝的复辟

B.巴黎公社的失败

C.“一票共和”的实现

D.共和政体面临挑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