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 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 (2)观念: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 (3)关系: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做法据材料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得出取消关卡和禁令,也就是允许自由经商;成效据材料一“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得出商业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第二小问,目的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得出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经济后果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得出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用贫求富”“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信息归纳观念。 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围绕“‘抑商’和‘惠商’属于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从“促进经济发展和阻碍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作答。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从“抑商”和“惠商”角度命题,思维视角独特、新颖。复习的时候仍然要注重课本的基础知识,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1)据材料一指出美苏对抗的特点。举一例说明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材料二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设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年来“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盛行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体现了中国什么外交方针?

材料三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3)据所学知识指出时下的“多极”主要包括哪些力量或力量中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关于建议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声音不绝于耳。大陆和台湾都在积极地部署准备,台湾有关人士也希望两岸能够共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如果大陆邀请,他乐于出席相关活动。由此可见两岸同胞在内心深处都被这一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革命所散发出的伟大精神所感染

——中国台湾网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林伯渠在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中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许多青年低估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的理由。

 

查看答案

据某研究成果显示19181936中国经济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呈明显增长趋势。因此从总体上看19141936年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由此推断(     )

A.民族工业短暂春天说法值得商榷

B.一战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C.民族资本主义一度成为经济发展主流

D.以往学者对近代经济研究不符史实

 

查看答案

苑书义在《中国近代史新编》中记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的这种选择说明

A. 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B. 民族工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C.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 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记载:“在以后的10年中,中国在蒋的指导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铁路的哩(英里的旧称,下同)数几乎增加了一倍,现代化公路的哩数也增加了三倍。1932年取缔了国内关税关卡。”这些“进步”

A. 反映出国内工业技术进步    B.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涨

C. 有利于国内市场发展    D. 压制了国内民族工业复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