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皇律》“置十恶之条,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犯十恶及故杀人狱成者,虽会赦,犹除名”。这些律条的制定
A. 存在着重罪轻罚倾向
B. 体现了专制制度的完善
C. 受儒学思想影响较深
D. 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
A. 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
B. 探索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 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基础
D. 彻底改变了俄国社会落后面貌
汉初,皇室子女往往系以母性,皇室视外戚如宗室而不称异姓,太后及长公主在宫廷中拥有发言权,进而衍生出了外家帝舅的贵重之局。这表明当时
A. 外戚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B. 外戚参政的政治特色
C. 尚未真正实现专制集权
D. 郡国并行体制的弊端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议案。这表明该宪法
A. 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
B.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 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
D. 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
从秦汉时期开始.地方官员任命实行流官制度,即地方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对流官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治理
B. 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
C.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D. 易导致宫员之间的疏离
罗马早期家庭中“父对其子有生死之权”,共和国时期试图限制“家长权”的滥用;帝国时代进一步限制“家长权”,“父权”逐渐让位于“公共权力”。这表明罗马法
A. 由家族本位向个人本位观转变
B. 包含的传统落后习俗难以消除
C. 以宗法制度来维系国家的政治
D. 以完备的监护制度来保障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