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西学东渐的影响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 经济重心的转移
D. 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这主要是因为
A. 理学思想从知识精英扩展到普通大众
B. 陆王心学回答了对终极问题的追问
C. 心学主张“心即理也”“致良知”
D. 王阳明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由此可见,两宋时期儒家学说的重大理论突破在于
A. 从关注天道自然转向研究人们的行为准则
B. 创立出与佛道学说截然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C. 探寻出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两种明理方法
D. 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
在清人赵翼所写的《廿二史札记》中,作者提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的现象。书中描写到: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A. 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灭亡的原因
B. 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C. 理学对读书人的影响
D. 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朱熹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他在这里强调
A. 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B. 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
C. 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 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