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

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既轻其赋敛”,即体现“治贫”主张;“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即体现“要将治贫须与治愚结合起来”。据此,判断选项,可知:CD两项题干主旨无从体现,排除;A项属于误选项,要注意走出思维定势 。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易错警示】诚然,“工商皆本”主张,是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提出来的,符合史实,学生容易直接选A项。但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工商皆本”,即不符合题意。因此,平时在审题和组织答案的进程中,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要揣摩题干材料的立意以及出题者的意图,即“符合题意方最高标准”。必须不断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审题和答题技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贽

A. 全面否定程朱理学

B. 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C. 主张正确看待孔子

D. 努力追求个性解放

 

查看答案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孟子》已成为官方儒学;

②朱元璋想避免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③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④《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其故,皆引《春秋》之义对。”魏晋南北时期,编辑家法、谱牒蔚然成风,唐宋以降,这种风气尤其炽烈。这说明

A. 秦“焚书坑儒”不足信

B. 选官及婚姻取决于门第

C. 儒学成意识形态的主流

D. 儒家思想影响逐步扩大

 

查看答案

在谈论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时,历史学家夏曾佑说了三句话: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对这三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第①句是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

第②句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制度

第③句是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

A.

B.

C.

D. ①②

 

查看答案

以下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籍贯分布图和明朝儒学家籍贯分布图。宋明时期儒学家籍贯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西学东渐的影响

B.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C. 经济重心的转移

D. 文化政治中心东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