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文物内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毕地的土地“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这一文物
A. 是研究我国甲骨文的直接证据
B. 反映了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形成
C. 是研究西周冶金技艺的原始资料
D. 说明周王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理
《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窗体顶端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
B. 宗法制引发贵族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 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
D. 申侯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宗法分封制
西周后期,政府在设关(门)、市的地方,开始对出入关门的货物或者在市场营销的商品征税。这说明当时
A. 工商业发展受到政府的阻碍
B. 工商业者属于政府官员
C. “工商食官”制度受到冲击
D. 政府完全垄断了工商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派思想家的观点的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请以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
(4)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思想来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的思想能被当时的世俗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古典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而。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则材料在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并分析关于政治立场的结论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