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者...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

材料二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王夫之

(1)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是什么?

(2)综合本课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1)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 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考察研究认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李贽挑战孔子的权威,批判道学家的虚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人正当的私欲;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和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都冲击了程朱理学,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人文精神,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解析】(1)主张:根据“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王夫之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分析可知,都与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以来沉闷的儒学日益活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名师点睛】 (1)主张:由材料获取信息进行概括总结;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2)可从三人对儒学的批判继承,适应时代需求方面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贽自称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异端”,下列与此不符合的是

A.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B. “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

C. “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D. “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相结合,由此形成了

A. 经世致用思想

B. 工商皆本思想

C. 格物致知思想

D. 民主革命思想

 

查看答案

古代儒学家一直关注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请回答:

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并辩证认识董仲舒与荀子思想的关系。

 

查看答案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请回答:

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各家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在董仲舒看来,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因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君王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

——摘编自曹影《“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

请回答:

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及理由。为此,汉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