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2)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

 

(1)过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8分) 准备: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这一切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做了必要准备。(6分)(言之有理即可) (2)成果: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促使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国共合作推动下的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同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6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即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从时间信息“1901年到1920年”入手,联系此时民族资产阶级等先进中国人的斗争等知识回答“准备”。即1911年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推动了历史的前进。1919年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这一切都为中国社会的转折做了必要准备。 (2)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联系五四运动以来民主革命的相关史实及意义回答,即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促使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并“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国共合作推动下的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同时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国门洞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在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绘制了以下表格,下表中①、②、③处应填

时间

阶段特征

重大事件

15——16世纪

雏形开始出现

16—18世纪中期

进一步拓展

早期殖民扩张

19世纪中后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A. ①21世纪初、②基本形成、③新航路开辟

B. ①19世纪末、②进一步形成、③文艺复兴

C. ①20世纪初、②开始形成、③洋务运动

D.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基本形成、③新航路开辟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这一政策的是

A. 西汉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B. 汉武帝推行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C. 唐代规定一入市籍不得为官

D. 雍正时期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查看答案

从周代开始一直存在宵禁制度(禁止夜间活动)。早晨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打开,日暮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关闭。唐大和五年(831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唐诗人王建(768—835)“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开成五年(840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由此可见唐晚期

①抑商政策就此改变

②商业发展促使政策的调整

③夜市已经出现

④政府依然禁绝夜市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分类细致,产品精美,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商周时期靑铜制造业发达

B. 唐代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 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光彩,出现了五大名窑

D. 两宋时期,部分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