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文史常识检测。 (1)以下是中国古代年龄的称谓,请按从幼到长的顺序将其重新排列一...

文史常识检测。

(1)以下是中国古代年龄的称谓,请按从幼到长的顺序将其重新排列一下。

不惑之年、豆蔻、而立之年、弱冠、知命之年、总角、花甲之年、孩提、古稀之年、及笄、耄耋之年、襁褓、期颐之年。

从幼到长的正确顺序应是:襁褓、孩提、    、豆蔻、    、弱冠、而立之年、        、知命之年、        、古稀之年、        、期颐之年。

(2)将以下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补充完整。

天干:“甲、乙、    、丁、戊、己、庚、辛、    、癸”。

地支:“子、丑、    、卯、辰、巳、    、未、申、酉、戌、    ”。

 

(1)年龄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 (2)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解析】本题属于文史知识的考查,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文史常识性知识,注重中华文化中传统性常识的学习和把握,包括姓名称谓、天文历法、风俗礼仪、科举官职、文史典籍、史学理论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题。依照下列示例,完成历史断代任务。

示例:夏、商、西周时期:约前2070——前771年

(1)春秋战国时期:                  

(2)秦汉时期:                  

(3)魏晋南北朝时期:                  

(4)隋唐五代时期:                  

(5)宋元时期:                  

(6)明清时期(古代部分):                  

(7)(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8)(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查看答案

名词解释

(1)(西周)礼乐制度

(2)专制主义

(3)(西欧)“中世纪”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2)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绘制了以下表格,下表中①、②、③处应填

时间

阶段特征

重大事件

15——16世纪

雏形开始出现

16—18世纪中期

进一步拓展

早期殖民扩张

19世纪中后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A. ①21世纪初、②基本形成、③新航路开辟

B. ①19世纪末、②进一步形成、③文艺复兴

C. ①20世纪初、②开始形成、③洋务运动

D.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②基本形成、③新航路开辟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里“分水岭”的含义是

A. 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