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C.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C 【解析】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故答案选C。题干没有把北方经济和其它地方的经济进行比较,排除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 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 租佃关系开始产生

C. 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查看答案

“衣冠南渡”语出刘知几《史通》,原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少数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进。南京出土的唐琅邪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因官锡氏。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代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

B. 琅邪王氏墓志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

C. 《史通》和琅邪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

D. “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

 

查看答案

屯田制是中国古代由国家利用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的制度。曹魏时期的民屯每50人为1屯,收成与国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屯田农民不得随意离开。这种民屯的经营模式是

A. 宗族集体生产

B. 田庄规模生产

C. 个体农户耕作

D. 官府募民耕作

 

查看答案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

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平均亩产量

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

23小亩

1.37石

32石

中原农耕区

30小亩

1.5石

45石

西北屯垦区

74小亩

0.4石

29石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材料中“目的”的是

A. 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

D. 扶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