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五十年代初,苏联经济学界就讨论了“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的问题。外延式增长就是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内涵式增长就是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实现增长。学界一致认为,外延式增长迟早会遇到限制,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从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对苏联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苏联领导人不重视科技创新
B. 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
C. 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不够
D. 美苏争霸影响了科技创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A. 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
C. 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
D. 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1960年,日本新上台的首相池田勇人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定下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人均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9%。计划实施的结果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实际达到11.6%和11.5%。这反映出战后日本
A.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成功
B. 统制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功
C. 存在“泡沫经济”的巨大风险
D. 强化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A. 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 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 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
D. 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年份 | 1870 | 1900 |
企业总数(个) | 808 | 669 |
产量(吨) | 3200000 | 29500000 |
投资额(美元 | 121000000 | 590000000 |
A. 新兴钢铁业发展迅速
B. 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
C. 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D.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
B. 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
C. 哥伦布掠夺美洲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起着进步作用
D. 哥伦布的行为是进步性的,对近代文明有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