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 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 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A 【解析】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早在五十年代初,苏联经济学界就讨论了“外延式增长”与“内涵式增长”的问题。外延式增长就是靠增加投入实现增长,内涵式增长就是靠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实现增长。学界一致认为,外延式增长迟早会遇到限制,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从外延式增长转变为内涵式增长。对苏联的经济增长一直没有从外延式转向内涵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苏联领导人不重视科技创新

B. 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

C. 苏联对科技创新投入不够

D. 美苏争霸影响了科技创新

 

查看答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A. 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

C. 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

D. 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查看答案

1960年,日本新上台的首相池田勇人宣布启动为期1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定下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人均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9%。计划实施的结果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实际达到11.6%和11.5%。这反映出战后日本

A.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成功

B. 统制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功

C. 存在“泡沫经济”的巨大风险

D. 强化了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查看答案

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A. 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 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 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

D. 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 新兴钢铁业发展迅速

B. 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

C. 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D.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