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A.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B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结合选项分析可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该诗描述了国都沦丧、城池沦陷、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情景,反映了诗人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设问要求,B项正确。A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无法体现忧患意识,故排除A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

B. 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

C. 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

D.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王夫之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上述两人的思想主张从根本上反映了

A. 社会治安恶化导致民不聊生

B.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

C. 民本思想代替君主专制观念

D.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查看答案

朱熹在论述“理”与“气”的关系时说,“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若理,则只是个净洁空阔的世界,无形迹,他却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但有此气,则理便在其中”。这里朱熹强调

A. 理与气缺一不可

B. 气是万物的本原

C. 理直接生成万物

D. 理与气同属第一性

 

查看答案

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魏晋玄学

A. 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B. 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C. 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D. 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查看答案

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

B. 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 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 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