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1)儒学以维护礼教伦常为前提;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改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对新儒学的接受、推崇和推广。 (2)表现:政治上抨击专制皇权;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治学上主张经世致用。(3分) 认识:是封建专制强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对后世民主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据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和所学知识归纳其独尊的原因,可从儒学内容特点、董仲舒的改造、时代需要、汉武帝的推崇等来归纳。 第(2)问,第一小问表现,结合材料“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和所学知识来归纳儒学在明清时期发展的表现,可从政治、经济、治学倾向等方面来概括。第二小问认识,可从其根源、内容的特征、历史影响等角度回答。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 【名师点睛】关于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演变,从命题角度看,①以地区冲突、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上海世博会、“神舟”号载人飞船等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现实意义的理解。儒家思想的许多合理部分,如教育理论中的有教无类、伦理道德中的诚信、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仁、德、民本思想、维护国家统一的大一统思想等,都是命题的重点;考查道家、法家、墨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特别是有利国计民生的发现发明等。②从横向角度命题,如以宋朝、明清时期的文化现象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该时期的时代特征、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与启蒙运动作比较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17世纪的新旧世界的剪影(局部)

材料二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各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裁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有中央集权的性质,都城就是古代国家机体的大脑和心脏,必然是政治中心。由于政治权力的主导性作用。政治权力对杜会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因而都城必然也是文化中心。但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因而,都城算不上经济中心。另外,全国还有数不胜数的地域性中心城市,这些城市是都城与广大农村地区联系的中间纽结,尤其是那些州府、县府所在的中小城市,其作用更为重要。和今天相比,古代城市的复杂程度不高、开放度相对有限,其形态相对稳定,几千年基本上都无本质上的变化。

——摘编自王鸿生《中国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和问题》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上海等五口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口岸,从19世纪70年代至世纪末中国对外开放口岸又增加了27个,至1917年前再增加47个,总数达到92个。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上海、广州、宁波等通商口岸城市建造了一些为商贸和交通运输服务的近代工厂。1894年以前,外资工厂有109家,1895-1913年间又新增136家,其中多数资本都在10万元以上。从缫丝纺织到机器制造,从烟草制糖到开矿冶炼,从造车造船到水、电、气等工业部门无不渗透了外国资本。20世纪以后,尤其是一战期间及战后二三十年代,新兴行业与日俱增,出现了机器制药、橡胶、化工原料、电工器材、油漆等行业。除矿冶业外,中国近代工业大都设在上海、天津、青岛、武汉等沿海、沿江开埠城市

——摘编自赵津、李菁《论中国近代城市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我国古代和近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古代和近代城市的各自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查看答案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持这一观点的人物是

A. 墨子

B. 孟子

C. 韩非子

D. 黄宗羲

 

查看答案

近代学者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评价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和别的思想家一样,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他美术化或神秘化。”材料中“破坏性强”的含义指

A. 对鬼神敬而远之的态度

B. 提出了“罢黜百家”的思想

C.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 对正统思想提出了大胆挑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