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认为修史的目的在于通过“兼往”而达到“训今”,否则修史就丧失其价值所在。这...

顾炎武认为修史的目的在于通过“兼往”而达到“训今”,否则修史就丧失其价值所在。这表明顾炎武主张

A. 保家爱国

B. 博通经史

C. 发扬儒学

D. 经世致用

 

D 【解析】据材料“修史的目的在于通过‘兼往’而达到‘训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修史的目的在于以古鉴今,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保家爱国的主张,故A项错误;“博通经史”没有反映修史的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发扬儒学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明一统志》中记载:“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所载描述的朝代是

A. 汉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查看答案

“明朝的内治,差不多始终为宦官把持”,涌现出了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臭名昭著的宦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明太祖废丞相

B. 君主专制的加强

C. 内阁的设立受到司礼监牵制

D. 小农经济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改土归流”

③行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

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官制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