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 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

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

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地域

边疆地区

合计

春秋战国至北宋

91

27

1

0

119

南宋至明清

16

73

15

10

114

合计

107

100

16

10

233

 

﹣﹣(据《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A.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

B.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

C. 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

D. 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A 【解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逐渐南移,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政治中心也在黄河流域,思想文化也是全国最为发达;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相应地,思想家人数此时超过黄河流域的应当是长江流域;此后逐渐向岭南地区扩展。因此①②③对应的地域应当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儒学发展演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孟子提出仁政学说

B. 董仲舒的新儒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 唐代儒学发展到理学的新阶段

D. 李贽的思想冲击了儒学权威地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一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质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们的自由。”

——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材料二当代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勋爵曾总结道:“古老的英国政体属于有限君主制类型,……国王的权力虽很充分,却受三大宪政原则(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立法、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国王须按国家法律掌管行政)的限制,这些原则如此古老又如此有效,其顺乎自然的发展已经持续了这许多年,产生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秩序。”

(1)阅读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对国王权力的认识,并说明其与近代英国君主权力的本质区别。

(2)“英国人是否是保守的?”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观点。(要求:结合材料阐明理由,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法制建设和进步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所蕴含的精神。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3)材料三的宪法颁布于那一年?请根据材料指出该宪法的原则。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撇开门户。

——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了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败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列举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中美之间的“正常的关系”而采取的“主动行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作为现代国家的兴起,日本人至少是从1895年开始,就把政治软弱和四分五裂的中国看成是扩张自己利益的场所,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和欧洲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离现场更近一些罢了。

——据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等整理

材料二尽管传统的看法是纳粹德国首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实际上日本军队的行动更早。1937年下半年,日本从傀儡国满洲调集了大批军队准备入侵中国。……中国军队在一些地区的抵抗十分顽强,日本士兵采取了惨绝人寰的报复手段对付中国的士兵和平民。……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及1941年晚期夺取西方在整个东南亚的殖民地之前,日本和中国就已经陷入了大规模的战争,誓死争夺着对整个东亚的控制权。……在珍珠港事件之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日本军队深陷中国战场。

——摘自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日本人至少是从1895年开始”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1937年下半年”所指的事件和“日本士兵采取惨绝人寰的报复手段”所指的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