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仁政”、“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反映了董仲舒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故B项正确。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故A项排除。轻徭薄赋,实行仁政,不是背离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也不是摒弃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故C项、D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大一统思想

B. 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 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D. 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查看答案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    

A.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

B.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

C.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

D.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

 

查看答案

201110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

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

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周公要求统治者要“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B.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仪道德遏制人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