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荀子说:“凡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可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

荀子说:“凡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可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都主张通过探求自然发展规律从而为研究人性服务

B.都认为只要明道德之善便可穷万物之真

C.与西方人本主义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D.是造成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的重要原因

 

D 【解析】 试题分析:宋明理学家热衷于心性之学,朱熹虽然也发表过关于对自然科学的知识的见解,又为《大学》的《格物致知》章作补传,但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理学家的目标主要不在于求知识之真;而在于求道德之善。材料以否定疑问句的形式,强调 “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 因此格物致知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这是造成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的重要原因。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格物致知 ... 【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 ①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②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③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④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 ⑤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①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 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 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大一统思想

B. 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 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D. 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查看答案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    

A.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

B.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

C.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

D.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

 

查看答案

201110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

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

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