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荀子说:“凡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以可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都主张通过探求自然发展规律从而为研究人性服务
B.都认为只要明道德之善便可穷万物之真
C.与西方人本主义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D.是造成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的重要原因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大一统”思想
B. 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 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D. 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 )
A.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
B.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
C.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
D.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
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