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林外史》中有一故事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

《儒林外史》中有一故事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意在

A. 表现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 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 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 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C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老秀才之女受封建礼教迫害而死,作者对该事情进行批判和揭露。故选C项。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带有浓厚“民本”色彩的儒家思想经改造,成为维系专制统治的工具;而西方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哲学在穿越千年中世纪黑暗后,成为否定专制、走向民主的思想武器。导致“民本”思想与“人本”思想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是

①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②双方在人与人关系上的主张不同;

③双方思想主张的出发点不同;

④东两方古代政治文明模式的巨大差异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贤者曾留下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符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人之父”。要“知行合一”。

乙:“工商皆民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 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 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查看答案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祝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政策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黄宗羲等批判专制思想的推动

 

查看答案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①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②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据邓洪波等《中国书院制度研究》统计,清代创建书院3868所,分布在今全国31个省区,其中,浙江、四川、广东及江西的书院数量名列前4位,台湾、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边疆地区书院也有所发展。这则统计资料我们可以用于研究

①儒学影响的扩展

②文化中心的南移

③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④西部文化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