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温家宝的执政理念,也是春秋战国百家争...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温家宝的执政理念,也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

A.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B.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而不义之辩乎?”

C.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的解读能力。题文中体现的是儒家.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A的意思是:做一件不义的事、杀一个无罪的人就能取得天下,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做的。正好与题文意思相符,所以A正确。B的意思是: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样可以评断明白义(适宜)与不义形成的区别吗?体现的是儒家有关义的内容,但与题文关注民生无关;C是法家思想,体现了法家不法其故,不循其礼的改革的理念;D是墨家的尚贤的思想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B. 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C. 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 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学说

 

查看答案

《儒林外史》中有一故事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意在

A. 表现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 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 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 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查看答案

带有浓厚“民本”色彩的儒家思想经改造,成为维系专制统治的工具;而西方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哲学在穿越千年中世纪黑暗后,成为否定专制、走向民主的思想武器。导致“民本”思想与“人本”思想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是

①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②双方在人与人关系上的主张不同;

③双方思想主张的出发点不同;

④东两方古代政治文明模式的巨大差异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贤者曾留下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符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之人之父”。要“知行合一”。

乙:“工商皆民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 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 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查看答案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祝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政策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黄宗羲等批判专制思想的推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