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 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 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 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 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说明唐代法律主张在治国方面德礼和刑罚相互配合,对政教皆不可缺,这实际上体现了在治国方面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皆有重要作用不可偏废,即“外儒内法”特征,D项正确;A B C三项表述与材料不相符合。故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复兴儒学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a处:焚书坑儒”    B. b处:独尊儒术

C. c处:三教合一”    D. d处:西学东渐

 

查看答案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

A. 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 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 提倡进行家庭教育    D. 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查看答案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有着两千年的皇权教化主义传统,这个传统在决定性的程度上已经深刻塑造了中国人的思想品质……它把思想弄成一种规范式的东西,要求人们只能进行一种规范主义的思考。它把统一思想作为思想本身的目的”,关于“这个传统”说法正确的是

A. 秦朝的皇帝制度缺乏“这个传统”

B. “这个传统”的社会规范作用有限

C. “这个传统”是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

D. 使人们习惯在皇帝制度下思考和行动

 

查看答案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

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

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