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C.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C 【解析】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者对君主专制持有明显不同的态度,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思想家身处不同时代,他们的主张都与当时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故答案为C项。孟子、黄宗羲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董仲舒“君权神授”深受统治者的重视,排除B项;董仲舒新儒学产生时,并非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排除D项。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中的类比,即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 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 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 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 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查看答案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a处:焚书坑儒”    B. b处:独尊儒术

C. c处:三教合一”    D. d处:西学东渐

 

查看答案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

A. 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 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 提倡进行家庭教育    D. 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查看答案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有着两千年的皇权教化主义传统,这个传统在决定性的程度上已经深刻塑造了中国人的思想品质……它把思想弄成一种规范式的东西,要求人们只能进行一种规范主义的思考。它把统一思想作为思想本身的目的”,关于“这个传统”说法正确的是

A. 秦朝的皇帝制度缺乏“这个传统”

B. “这个传统”的社会规范作用有限

C. “这个传统”是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

D. 使人们习惯在皇帝制度下思考和行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