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育应由培养“人上人”改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并说“新教育是人民公共的,个个有相当的机会,发展他们各个的道德、技能、学说,所以新教育的真精神是德谟克拉西(即民主)主义”,陶行知提倡的新教育旨在
A. 以民主平等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
B. 发展公平公正的国民教育
C. 要重视教育科学的平等性和实用性
D. 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某高校百年校庆展览中,有一则国家对课程设置调整的说明:废除训导、党义课程,开设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等课程。这一调整发生于
A. 抗日战争时期
B. 解放战争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初期
在1956年5月2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说“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在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并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这意味着
A. 学术艺术领域的各种观点都可以发表
B. “双百”方针有不可忽视的政治前提
C. 党对学术艺术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D. 学术艺术研究将失去正确的方向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下列属于报道这一事件的文章标题是
A. 《标准只有一个》、《迈向科学发展的春天》
B. 《要敢闯》、《扭住中心不放》
C. 《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 《评“左”比右好》、《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
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的这一谈话
A. 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B. 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C.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D. 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
A. 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
B. 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
C. 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D. 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