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

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弱冠,历散骑、中书郎”。这说明魏晋之时(   

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                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

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                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魏晋时期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按门第出身,世家大族垄断了官位,因此出现材料中大族子弟刚刚成年,甚至“年未弱冠”就授予官职的现象,B项正确,AC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2014-2015学年江苏徐州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唐制,任免官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欲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  )

A. 君主权力被削弱    B. 用人机制较完善

C. 宦官专权已出现    D. 行政规则受干扰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斜封官是唐朝对由非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员的一种蔑视性的称呼,这种官职的任命状是斜封的,要从侧门交付中书省办理。这是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冲击,与君主权力被削弱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斜封官不符合正式程序,反映出用人机制不完善,故B项错误;“权庞用事”不能等同于宦官专权,故C项错误;斜封官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冲击,反映出行政规则受干扰,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名师点睛】此题是材料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信息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唐制,任免官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欲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体现官吏的任免必须经过三省六部的程序;而“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可以看出斜封官已经干扰了三省六部的程序。当然除了从材料分析出答案以外,若能扎实地掌握相关史实否定掉其它干扰项也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 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

C.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 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内朝和外朝实际上是君主权力集中的体现,但无论是哪一个都是对皇帝处理政务服务的,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内容;B选项错误,内朝不是正式机构;C选项不符合外朝的特点。

点睛:本题涉及到的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分清楚究竟是中央集权制度还是专制主义部分,搞清楚这一点才能够分清楚主次关系,找出要点,排除干扰项。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弱冠,历散骑、中书郎”。这说明魏晋之时(   

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                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

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                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

 

查看答案

吴王濞招天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气互通,相为消长,这一现象反映了

A.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B. 商人低下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

C. 封国制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D. 商品专卖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吴王濞招天下亡命之徒铸钱……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反映了汉初王国问题越发严重,这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密切相关,故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与此无关;B选项说法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依旧实行;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含义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 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

C.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 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查看答案

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 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 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出的是唐朝权力部门的相互关系。从材料来看,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说明它具有审判权力,所以排除B选项。从死刑需要三司推事,我们可以看出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有监察机构来监察大理寺的审判,所以体现出司法与监察的结合,因此A选项正确。C选项说法过于片面;D选项错误,近代化的司法制度是在民主制度的背景下,从材料中最后报皇帝审批可以看出唐朝依旧是君主专制制度。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百强校】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吴王濞招天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气互通,相为消长,这一现象反映了

A.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B. 商人低下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

C. 封国制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D. 商品专卖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原创)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畜.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送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观点实质上(     )

A. 否认了摘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 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 抨击了一夫妻多制的弊端

【答案】C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反映的是在嫡长子继承制下王位继承仍存在变数,并不是否定嫡长子继承制,A错;材料并没有明确商周时期,排除B;嫡长子继承制反应的是王位继承问题,出现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局面,反映了王位的争夺,故C正确;一夫多妻制的弊端属于现象,不属于材料的实质问题,排除D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主要说虽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并不完全按照这个制度决定王权的继承,故存在王位的争夺,关键要明确材料的做主旨。再有就是明确实质不是现象。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百强校】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 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 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 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 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

 

查看答案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

A摧毁了门阀政治                  B扩大了政权基础

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门阀政治不是科举制摧毁的,故A项错误;钱穆主要关注科举制对人才培养的局限,与扩大政权基础和促进公平无关,故BC项错误;“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所以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名师点睛】

科举制的基本评价

进步性——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提高行政官员的素养和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尤其明清八股取士,选拔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读书人;也是统治者笼络人才的手段。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百强校】2017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原创)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畜.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送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观点实质上(     )

A. 否认了摘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 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 抨击了一夫妻多制的弊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