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王夫之曰:“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强豪兼并者、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

王夫之曰:“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强豪兼并者、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由不尽归之强豪不止,而天下之乱且不知所极矣。”材料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土地兼并

B. 农民负担沉重寻求庇护

C. 当时租佃关系开始兴起

D. 豪强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可知,农民为逃避沉重的负担而寻求豪强地主的庇护,所以答案选B。材料讲的是农民负担重,并没有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豪强地主拥有越来越多的土地,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问题,并没有涉及到租佃关系,也没有涉及到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所以答案排除C、D。

点睛:做史料题时要注意题中的人物、地点、事件等。从本题的材料“王夫之”可知,这有可能材料反映的是明末清初的历史现象,而通过材料“村野愚懦之民”“强豪”等关键信息可以了解到材料反映的是农民与豪强地主之间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庄河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唐德宗曾云:“通商惠人,国之令典。”大臣陆贽也认为:“商农工贾,各有所专,凡在食禄之家,不得与人争利。”唐宪宗令:“百姓商旅诸色人中,有被分外无名赋敛者,并当勒停。”这反映出唐朝中期后

A. 商人逐利风气盛行

B. 承认官商的社会地位

C. 曾短暂放弃抑商政策

D. 政府重视商业的社会价值

 

D 【解析】从材料中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都对商业有一种积极的态度认识,可以得出唐代政府在这一时期对商业是很重视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与材料无关;B选项说法错误,这一时期并没有承认;C选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在推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     )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B.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政府管制材料论据不足故A项错误材料着重强调市镇发展规模与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无关故B项错误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材料论据不足故C项错误材料“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番舶凑集居民成市”新兴市镇同国外市场建立了比较紧密的商贸联系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市镇的发展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2016届四川乐山沫若中学高三12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王夫之曰:“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强豪兼并者、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由不尽归之强豪不止,而天下之乱且不知所极矣。”材料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土地兼并

B. 农民负担沉重寻求庇护

C. 当时租佃关系开始兴起

D. 豪强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查看答案

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代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宋代限制各……规模”得出宋代未放弃朝贡贸易,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对海外贸易征税,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调整经济政策和官商分利,故C项错误;宋朝一方面限制朝贡贸易规模,另一方面鼓励海外民间贸易,为国家减轻财政负担、推动民间对外贸易的发展,可见采取务实的政策,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名师点睛】所谓“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朝贡贸易固然可以满足中原王朝的政治虚荣心,但在经济收益上则是得不偿失的,不过这样的朝贡贸易格局在宋朝悄然发生了变化。宋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思路,对朝贡贸易加以抑制。如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朝廷听从广州官员的建议,立法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南宋时,高宗下令商船不得“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宋孝宗也有回绝朝贡的诏令:“比年以来,累有外国入贡,太上皇帝冲谦弗受,况朕凉菲,又何以堪?自今诸国有欲朝贡者,令所在州军以理谕遣,毋得以闻。”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百强校】2017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     )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B.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查看答案

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在建国后不同的时期,认识不一样,主要是有当时的国家环境影响决定的。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国家处于外交苦难时期,并未对外开放,对闭关锁国政策持积极的看法;改革开放后,重新审视闭关锁国政策,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因此史学家视觉的不同得出了不同的答案。B项错误,并非标准的丧失;CD项错误,视觉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能因此就断定对错。故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名师点睛】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后果分析:

1、原因:

①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清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东南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后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也受统治者盲目自大观念的影响。

③从根本上看,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是由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2、后果:

①明代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封建自然经济,使之难以瓦解;

②“海禁”的后果:日本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扩大,“海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③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百强校】2015-2016学年浙江慈溪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代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查看答案

下表(数据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A. 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B. 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

C. 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D. 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表格给出的是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可以看出在1950-1973年期间,美国与日本和西欧的贸易从贸易顺差到贸易逆差,这体现出经济实力的多极化,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出这种变化趋势;B选项与材料的含义相悖;D选项没有体现出日本的变化问题。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南省沁阳市永威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3次周考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大国群体体系”指政治领域的多极化,而非经济上的全球化,故A项错误;大国并不是世界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故B项错误;“多元多体”意即多极化,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突出,多种力量的增长,而非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差距拉大,故D项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百强校】2016届山西高三下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b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表(数据杨国昌著《(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1950

1960

1970

1973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A. 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B. 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

C. 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

D. 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