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又称“富室”“富家”“富户”,还可称“大姓”“望族”“豪族”“兼并之家”等。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作为一个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富民阶层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显著特征,即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富和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属于“民”的范畴。作为富民家庭,维持其家业不败,一是靠财富,二是靠文化教育。明代影响较大的富民大姓,大多是发迹于宋,壮大于元。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事手工业、商业的富户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起来。时人王世贞曾指出:“盖东南者,国根本也。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到了清代,富民阶层仍是社会上最具有影响力的阶层之一。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的状况。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18世纪的英国尽管存在严格的社会分层,但社会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英国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逐渐明确的集团,他们以自己的商业财富和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地位;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社会流动是英国社会整合的一种有形方式。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分化;政府政策的调整;江南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观念的变化;儒学的影响等。

特点:双向性和开放性;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贵族向下单向流动;中间阶层形成并日益膨胀;底层向无产阶级过渡。

影响:有利于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推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加速了社会整合;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社会价值观的取向等。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兼并之家”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盖东南者,国根本也。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等信息可以从土地产权制度、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分化、政府政策调整、江南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观念、儒学影响等方面归纳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动”可归纳为双向性和开放性;根据材料“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可归纳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可归纳为贵族向下单向流动、中间阶层形成并日益膨胀、底层向无产阶级过渡。第二问影响:关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可以从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运动、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时,设计了如下示意图。

根据材料,从图①、②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运用相关史实对图中所示关系进行探讨。

 

示例①: 观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思想解放。 论证: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甲午战争的冲击,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救亡图存和君主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但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形成了民主义理论体系: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 示例②: 观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思想解放。 论证: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和科学,彻底反对封建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本题主要内容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所以我们要围绕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内容来回答。根据图表中显示的内容看,时间段限在19世纪60、70年代到一战期间,任选的时期是一战时期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知识,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来分析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传统农业精华”指小农经济,个体经营,精耕细作;“社会主义原则”指公有制,集体经济,按劳分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及的农业制度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综上所述,A项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A。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5-2016学年河北省开滦第二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又称“富室”“富家”“富户”,还可称“大姓”“望族”“豪族”“兼并之家”等。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作为一个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富民阶层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显著特征,即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富和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属于“民”的范畴。作为富民家庭,维持其家业不败,一是靠财富,二是靠文化教育。明代影响较大的富民大姓,大多是发迹于宋,壮大于元。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事手工业、商业的富户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起来。时人王世贞曾指出:“盖东南者,国根本也。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到了清代,富民阶层仍是社会上最具有影响力的阶层之一。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的状况。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18世纪的英国尽管存在严格的社会分层,但社会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英国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逐渐明确的集团,他们以自己的商业财富和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地位;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社会流动是英国社会整合的一种有形方式。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 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 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 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 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货的商人

【答案】C

【解析】A选项与材料信息相违背,排除;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不能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实行专卖,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故排除BD,选C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全国百强校】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查看答案

乾隆时期,苏州账房“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账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账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 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    B. 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

C. 账房就是手工工场主    D. 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漏斗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工资”“资本”可知商人利用资本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B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账房就是经丝包买商,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涉及行会,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word】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 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 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 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 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货的商人

 

查看答案

唐初官营手工作坊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官奴婢与刑徒、番户和杂户,没有人身自由;也有少量的短蕃匠(可纳资代役)、和雇匠(政府出资招雇的匠人)北宋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也有从民间雇来的和雇匠,此外还有一种当行差充的工匠,称“当行”或麟差”,“当行”工匠需付给一定的“雇值”,据此可知

A. 工匠身份的变化是促使北宋手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B. 北宋工匠所受的封建人身束缚有所松弛

C. 北宋手工业生产超过了唐朝

D. 北宋的官营手工业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B

【解析】北宋手工业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与工匠身份变化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唐代和宋代的工匠身份的比较可以看出,唐代的工匠没有人身自由,而宋代则是雇佣关系,人身控制有所减弱,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北宋和唐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比较,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了宋代手工业者的身份,并没有说明宋代官营手工业处于优势地位,故D项错误。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三次联考(5月)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乾隆时期,苏州账房“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账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账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 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    B. 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

C. 账房就是手工工场主    D. 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漏斗

 

查看答案

宋朝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

A.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

B.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

D.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土地兼并。材料“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说明古代买房亲邻享有优先权即“宋元限购:肥水先流亲邻田 ”,体现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A项符合题意。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难
【标题】2015-2016学年河南省卫辉一中高一4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唐初官营手工作坊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官奴婢与刑徒、番户和杂户,没有人身自由;也有少量的短蕃匠(可纳资代役)、和雇匠(政府出资招雇的匠人)北宋官营作坊役使的工匠,有从军队调来仍隶名军籍的军匠,也有从民间雇来的和雇匠,此外还有一种当行差充的工匠,称“当行”或麟差”,“当行”工匠需付给一定的“雇值”,据此可知

A. 工匠身份的变化是促使北宋手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B. 北宋工匠所受的封建人身束缚有所松弛

C. 北宋手工业生产超过了唐朝

D. 北宋的官营手工业处于优势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