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可见,明朝内阁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说明明代内阁具有票拟权,但最终行政决策权仍旧掌握在皇帝手中,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秘书机构,它的出现也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说法不符合明代内阁职权特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元朝实施行省制

④明朝设立内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秦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而分封制在西汉和明初却一再出现。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当时具备其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

B. 分封制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 分封制受到封建君主的极力推崇

D. 制度对历史影响的惯性

 

查看答案

王国维先生指出:“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据此可知

A. 宗法制产生于西周时期

B.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C. 宗法制存在于统治阶层

D. 商朝时候国家权力传子不传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又称“富室”“富家”“富户”,还可称“大姓”“望族”“豪族”“兼并之家”等。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作为一个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富民阶层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显著特征,即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富和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属于“民”的范畴。作为富民家庭,维持其家业不败,一是靠财富,二是靠文化教育。明代影响较大的富民大姓,大多是发迹于宋,壮大于元。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事手工业、商业的富户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起来。时人王世贞曾指出:“盖东南者,国根本也。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到了清代,富民阶层仍是社会上最具有影响力的阶层之一。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的状况。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18世纪的英国尽管存在严格的社会分层,但社会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英国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逐渐明确的集团,他们以自己的商业财富和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地位;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社会流动是英国社会整合的一种有形方式。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分化;政府政策的调整;江南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观念的变化;儒学的影响等。

特点:双向性和开放性;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贵族向下单向流动;中间阶层形成并日益膨胀;底层向无产阶级过渡。

影响:有利于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推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加速了社会整合;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改变了社会价值观的取向等。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兼并之家”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盖东南者,国根本也。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等信息可以从土地产权制度、商品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分化、政府政策调整、江南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社会观念、儒学影响等方面归纳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动”可归纳为双向性和开放性;根据材料“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可归纳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根据材料“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可归纳为贵族向下单向流动、中间阶层形成并日益膨胀、底层向无产阶级过渡。第二问影响:关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可以从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运动、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时,设计了如下示意图。

根据材料,从图①、②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运用相关史实对图中所示关系进行探讨。

 

查看答案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传统农业精华”指小农经济,个体经营,精耕细作;“社会主义原则”指公有制,集体经济,按劳分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及的农业制度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综上所述,A项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A。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5-2016学年河北省开滦第二中学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又称“富室”“富家”“富户”,还可称“大姓”“望族”“豪族”“兼并之家”等。他们主要以农业为致富的途径,也包括了以工商等其他途径。作为一个在社会经济分化中产生的新兴阶层,“富民阶层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显著特征,即没有政治特权,仅仅占有财富和拥有良好的文化教育,依然属于“民”的范畴。作为富民家庭,维持其家业不败,一是靠财富,二是靠文化教育。明代影响较大的富民大姓,大多是发迹于宋,壮大于元。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从事手工业、商业的富户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展起来。时人王世贞曾指出:“盖东南者,国根本也。富民者,东南所恃以雄者也”。到了清代,富民阶层仍是社会上最具有影响力的阶层之一。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的状况。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18世纪的英国尽管存在严格的社会分层,但社会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典型特征是出现了更多向上、向下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同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过程相吻合。英国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中间阶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扩大,而且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正在变成一个界限逐渐明确的集团,他们以自己的商业财富和生活背景为荣,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并开始谋求政治权力和地位;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社会流动是英国社会整合的一种有形方式。

——摘编自舒小昀《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富民阶层”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英国社会阶层流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