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这表明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因为

A. 科举制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

B. 察举制下的官员无真才实学

C. 科举制能扩大封建社会统治基础

D. 察举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D 【解析】糊名法指在科举考试中,为公平起见,把名字给盖起来改卷的做法。材料没有提出科举制度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的信息,排除A。察举制选官原则上是知识才能和品德,可见未必无真才实学,排除B。材料没有突出参加科举制的成员构成上,排除C。由于察举制是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而人才无法量化标准,故受主观影响较大,糊名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客观评卷,公正选拔人才,故选D。 点睛: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要从加强中央集权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认识。察举制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因而具有封闭性。科举制采取考试选官,之后不断完善制度,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廷寄”就是皇帝写给人臣们的密信。某“廷寄”系用牛皮纸封制,信封两侧有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材料表明军机处

A.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B. 掌握了军政要务的决策权

C.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制皇权

D. 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

 

查看答案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可见,明朝内阁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元朝实施行省制

④明朝设立内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

分封制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秦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而分封制在西汉和明初却一再出现。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当时具备其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

B. 分封制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 分封制受到封建君主的极力推崇

D. 制度对历史影响的惯性

 

查看答案

王国维先生指出:“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据此可知

A. 宗法制产生于西周时期

B.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C. 宗法制存在于统治阶层

D. 商朝时候国家权力传子不传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