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A. 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 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C. 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

D. 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反对文化传承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对编撰的各个细节都有详细的指示,“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体现了纲常伦理的严格遵守,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儒学创新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闭关锁国及西学传播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

A. 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B. 君主权力的行使比较随意

C. 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D.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查看答案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时伤害农民,被检察院(御史)柳范弹劾。李世民责备亲王府秘书长(长史)权万纪,责怪他未能规劝阻止,罪应处死。柳范说:“房玄龄还不能阻止陛下打猎,怎么能单单责备权万纪。”李世民大怒回宫,后发现自己理屈,马上再出来召见嘉勉,这反映出

A. 唐代监察机制完备

B. 君主个人素养影响集权体制的效果

C. 唐代谏议制度形成

D. 三省六部制下君主权力被有限制约

 

查看答案

中国皇帝制度出现后,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用车马称“乘舆”。经皇帝批阅的文件称“御批”。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之印称“玺”。材料反映出

A. 皇帝专称减少了对皇权的限制

B. 皇帝制度顺应了当时历史潮流

C. 封建皇权随时代发展逐步强化

D. 封建皇帝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

 

查看答案

《东汉会要》记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这主要体现了东汉 (  )

A. 旨在保证官吏的来源

B. 奠定了门阀世族的基础

C. 注重提高官员的素质

D. 主要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查看答案

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 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 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 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