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武则天参与朝政和当上皇帝之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武则天参与朝政和当上皇帝之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首先,扩大制举。缩短制举间隔,使“常举”制度化,变数年一次开科取士为每年一次。并扩大录取人数,增加制举科目,把以前每次1~2科,增加到7~8科。其次,创立殿试。据史书记载,殿试是于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十四日,武则天亲自于洛城殿对贡士进行面试开始的。这次考试进行了数日,仕子云集,达上万人。第三,设武举科。女皇晚年,于文科殿试之外,又创办了武举,以选拔武艺精通、具有将帅才能的人。从此以后,宋、元、明、清四朝都开武科。第四,开创“南选”。唐初,边远的五岭及贵州一带,文化比较落后,武则天有意加以开发,对这些地区在人才的选拔上特别给予照顾。第五,创“密封卷”。即此后开科,必须糊上考生的姓名,监考官按答卷优劣定格录取,这就是最早的密封卷。

——《武则天在科举制度上有哪些改革》

(1)根据材料,概述武则天科举改革各项措施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试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创新对封建统治的积极影响。

 

(1)积极作用:扩大科举拓展了入仕做官的途径;殿试增强了考试的严格性,提高了考生对皇帝的忠诚度;设武举科有利于增强军队战斗力;开创“南选”,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当地有识之士;密封卷增强了考试的公正公平性。(6分,任答三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2)积极影响:从秦代郡县制的全面推广,到隋唐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度的实行,再到明清内阁制的出现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各项政治制度创新都有利于巩固统治。(4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唐代武则天有关科举制度的改革,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扩大制举”、“创立殿试”、“设武举科”、“开创‘南选’”、“创‘密封卷’”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武则天关于科举制度系列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①科举的扩大,拓展了入仕做官的途径;②殿试的开创,增强了考试的严格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生对皇帝的忠诚度;③武举科的设立,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军事人才,增强军队战斗力;④“南选”开创,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当地有识之士,有利于边疆的开发和有效治理;⑤“密封卷”的开创,增强了考试的公正、公平性,影响至今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认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对封建统治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①我国古代系列政治制度的创新,均服务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统治。(诸如,从秦朝郡县制的全面推广,到隋唐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度的实行,再到明清内阁制的出现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等)。②同时,我国古代系列政治制度的创新为封建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度·武则天改革科举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带来的积极影响(课标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请评述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我国历代监察都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不对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

——整理自蒋云贵、戴正良《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再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之间的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对于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轧、全力配合的缺失。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建立监察制度的原因并概括该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权力制衡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监察体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不同。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刘祚昌教授认为:1787年宪法是“美国第一次革命的一重大成就”,是一部“进步”的宪法。他的理由是

①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

②具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③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④调和了美国大小州、南北方、中央和地方间的矛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这说明

A. 议会职能受到政府的制约

B. 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 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 内阁成为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

 

查看答案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B.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家的元首”

C.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D.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