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 枢密副使

B. 兵部员外郎

C. 知府.

D. 转运使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因此,枢密副使“位同宰相”,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北宋”“位同宰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B.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查看答案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于葵丘会盟,盟约中提出: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该盟约反映了各诸侯国

A. 积极拥戴周天子

B. 走上了和平共处之路

C. 互相协作促进统一

D. 维护宗法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 强化君主集权

B. 提高行政效率.

C. 分割宰相权力

D. 利于集思广益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且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在经过各种议论后,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在英国已经广泛普及了。下列对材料涉及的中国官吏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前随丝绸之路传入欧洲

B. 鸦片战争时期仍“极为优越”

C. 明清时期继续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D. 有利于提高统治集团的效率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武则天参与朝政和当上皇帝之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首先,扩大制举。缩短制举间隔,使“常举”制度化,变数年一次开科取士为每年一次。并扩大录取人数,增加制举科目,把以前每次1~2科,增加到7~8科。其次,创立殿试。据史书记载,殿试是于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十四日,武则天亲自于洛城殿对贡士进行面试开始的。这次考试进行了数日,仕子云集,达上万人。第三,设武举科。女皇晚年,于文科殿试之外,又创办了武举,以选拔武艺精通、具有将帅才能的人。从此以后,宋、元、明、清四朝都开武科。第四,开创“南选”。唐初,边远的五岭及贵州一带,文化比较落后,武则天有意加以开发,对这些地区在人才的选拔上特别给予照顾。第五,创“密封卷”。即此后开科,必须糊上考生的姓名,监考官按答卷优劣定格录取,这就是最早的密封卷。

——《武则天在科举制度上有哪些改革》

(1)根据材料,概述武则天科举改革各项措施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试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创新对封建统治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