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初薛元超以门荫入仕,高宗时官至宰相。他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

唐初薛元超以门荫入仕,高宗时官至宰相。他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这一现象说明

A. 进士入仕比门荫入仕地位更高

B. 当时社会正处于变革之中

C. 士族地位仍比较稳固

D. 科举出身方有资格修国史

 

B 【解析】根据题干“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文”可知科举制反映了士族地主的衰落和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不娶五姓女反映的传统的世族还有很多的影响力;科举出身的人才可能修国史;故体现社会阶层在流动,反映了社会正处于变革之中,故B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的片面解读,排除。士族地位仍比较稳固,但受到科举取士冲击,排除C。D项也是对题干的片面解读,排除。 点睛:材料“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文”是解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视作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②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

③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

④诸子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这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神权高于王权

B. 国王没有实现集权

C. 宗法制成为主导

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查看答案

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

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

B. 使王国领地缩小,亲缘更近

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

D. 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皇权

 

查看答案

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特别反感,认为孟子有些话“非臣子所言”“使此老在今,宁得免乎?”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张的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仁政学说

C. 性善论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查看答案

汉武帝统治时期颁布了附益法、左官律、《六察法》、限占田宅法、阿附豪强法、禁大姓族居法等法律文书,这些举措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发展。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 形成了抑制贵族政治的制度基础

B. 宗法观念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缩小

C. 为西汉强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D. 注重立法手段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