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

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 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 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D. 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 【解析】材料“反对派议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 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守派还是做出了让步,故D项正确;AB项说法错误;C项1689年。 点睛:材料“反对派议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 使法案得以通过”是解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罗马帝国时期,除自由民和奴隶的区别外,公民和臣民之间的差别逐渐消失,“这样,至少对自由民来说产生了私人的平等,在这种平等的基础上罗马法发展起来了”。材料中所述的罗马法是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这主要说明了古希腊

A. 直接民主的弊端

B. 精英文化的缺失

C. 人民主权的危害

D. 城邦制度的衰落

 

查看答案

古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古罗马法

A. 保护公民权益

B. 体现权力制衡

C. 主张法律至上

D. 追求司法公正

 

查看答案

梭伦看到国家经常处在党争状态,而有的公民竟然漠不关心国事,听任自然,因此他制定一种特别法律对付他们,规定任何人当发生内争之时,袖手不前,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丧失公民权利,而不成为国家的一份子。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A. 党争不断孕育直接民主

B. 公民意识得到法律的肯定

C. 城邦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D. 立法过程具有主观随意性

 

查看答案

古希腊的宗教是由诗人、艺术家以神话故事为主要内容创造出来的,并且各城邦分别建立起他们自己信仰的神。他们对神的祭祀仪式非常简朴,祭司从普通民众中进行选任,没有专门的祭司阶层,也没有统一的宗教信条的束缚。古希腊的这种宗教观

A. 孕育了人文主义传统

B. 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C. 促进民主政治的确立

D. 促使了基督教的产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