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 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B. 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 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D. 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的影响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国民经济的调整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土地改革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大跃进”运动
仔细观察下面“1949~1966年新中国工业、农业国民收入统计图”,图中C处工业、农业国民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 中共八大做出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
B. 三大改造促进农业发展
C. “左”倾错误破坏经济正常发展模式
D. 中苏关系恶化导致工业停产
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对资本家的赎买由分配利润制度改为定息制度,每年领取5%的定息。在实行定息制度后,企业的生产资料完全由国家统一使用和支配,企业的管理完全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这说明
A. 企业归国家所有,资本家得到部分利润
B. 企业归资本家所有,向国家缴纳税收
C. 企业归全体员工所有,平分企业利润
D. 企业归国家和资本家共有,均分企业利润
《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A. “一五”计划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