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美国“经济复兴计划”,执行少政府、少开支、少征税、...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美国“经济复兴计划”,执行少政府、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这表明里根总统

A. 放弃建设福利国家

B. 倡导自由放任政策

C. 大力发展“新经济.

D. 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D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美国历经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后,里根推出“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即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内容正是“少政府、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故选D项。A、B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材料没有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评析是

A. 罗斯福新政促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B. 造纸术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C.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从孤立到整体

D. 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是人类在20世纪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反危机案例。“非常时期当立非常之法”,从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罗斯福政府先后说服国会通过了70多项新政法案。他又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这说明罗斯福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①法律手段

②外交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行政手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 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 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 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查看答案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 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 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 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查看答案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

B.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C.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