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初期举行“乡饮酒礼”时,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他有关文件,并...

明朝初期举行“乡饮酒礼”时,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他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有乡民若被全体与会者指摘为“顽民”,按情节可呈明政府,充军边疆。这反映明初

A. 政府注重宣传宗族自治的思想

B. 乡村管理追求民主

C. 重视宣传法规以强化地方治理

D. 统治重心转向乡村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教,故A不选;B项中的民主题干无从体现;由“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它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可以分析出明朝初期重视法规的宣传以加强对地方的治理,故本题答案选C项;D项错误,乡村宣读的是中央的律令法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氂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

A. 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

B. 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

C. 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

D. 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查看答案

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拥有自己的武装,一些大的诸侯国不断地扩充实力向周边的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控制其人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先进文化。这主要表明分封制

A. 诸侯国与中央是松散的联盟关系,中央王朝尚未实行权力高度集中

B. 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建立国家大一统局面

D.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促进了民族融合

 

查看答案

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A. 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 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

C. 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 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查看答案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可知,礼乐制度中,“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 压抑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B. 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 促使君子庶人地位平等

D. 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查看答案

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

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1)依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问题二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

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

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2)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问题三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3)依据对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