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所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及伟大抗日卫国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

中国所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及伟大抗日卫国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中,吹响了盟国向日本法西斯进攻的号角的是

A. 《大西洋宪章》

B. 《联合国家宣言》

C. 《开罗宣言》

D. 波茨坦公告

 

D 【解析】盟国向日本法西斯进攻在抗战的最后阶段,也就是各个战线都进入尾声的时候,所以应该发生在1945年,再根据《波茨坦公告》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等内容,即可得出只有D符合题意;AB处在反法西斯同盟的战略防御阶段,不是进攻,故排除;《开罗宣言》不符合时间要求,故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A. 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 已成为进行抗战的主要力量

C. 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 配合了国民党太原会战的进行

 

查看答案

1938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发表《告全国学生书》,指出:“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不为必须培养之基本知识,即为所由造就之专门技能,均各有其充实国力之意义。纵在战时,其可伸缩者亦至有限,断不能任意废弃,致使国力根本动摇,将来国家有无人可用之危险。”材料表明国民政府战时教育的基本方针是

A. 为中华民族持久抗战储备人才    B. 与国民政府的抗战路线相呼应

C. 强化国民政府在大学的党化教育    D. 战时抗敌教育与战后建国教育相统筹

 

查看答案

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

A. 是对中国国情正确分析基础上作出的结论

B. 中共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 实际上是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否定

D. 强调农村与城市革命协调发展

 

查看答案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关于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的评价错误的是

A. 它否定了地主阶级对土地的垄断

B. 它符合当时经济发展的规律

C. 它反对用革命手段夺富人之田为国有

D. 它能动员广大农民参加民主革命

 

查看答案

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规定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而普鲁士拥有17名代表。据此可知

A. 普鲁士在帝国中享有特殊地位

B. 帝国政体不具有民主特征

C. 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残余

D. 皇帝具备了绝对权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