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A. 亚非拉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B. 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地位

C. 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D. 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美日欧形成鼎足

 

C 【解析】试题分析: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正好是美苏冷战的时期,当时中苏关系破裂,中美关系没有解冻,在美苏两强之下,中国外交要打开局面,只有改善与两强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关系,而这时亚非拉美和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在逐渐崛起过程中,所以把外交立足点定位为两个中间地带,故选C。A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亚非拉美国家的独立运动正在进行中,还没有最终实现,故排除A;B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D的说法也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的外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孙科、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唐生智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他们在这里共作出200多项重要决议,内容涉及整顿交通、金融,处理劳资纠纷,惩治土豪劣绅等。这个政府是指

A. 南京临时政府

B. 武汉国民政府

C.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D.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查看答案

下表为近代某一思想与传统观念的比照表,据此判断该思想主张最可能是

 

近代某一思想

传统观念

权力来源

“天赋人权”说

君权神授

权利主体

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君权至上

经济政策

经济自由

重农抑商

人性

个性自由、个人自由

“克己复礼”、“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A. 民主主义

B. 自由主义

C. 人文主义

D. 理性主义

 

查看答案

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D. 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改变了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

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查看答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基辛格影响下,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其宗旨是在中国、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均衡,同时与日本和西欧保持良好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对日本的政策由遏制转而扶植

B. 美国国家战略的调整

C. 尼克松时期对中国的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D. 世界形势缓和,美国对苏遏制政策开始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