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族主义”,指以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

民族主义,指以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是思想、学说、运动的统一,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与近代主权国家一同产生,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文化现象。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用铁血政策取得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再次分裂。东德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西德经济在二战后始终保持高速而又相对稳定的增长,到196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高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迅速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90年,德国再度实现统一。

——摘编自[美]本特利《新全球史》张建华《世界现代史》等著作

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参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我们这种民族,处于现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底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优。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实现两次统一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析民族主义思潮

 

(1)简析共同之处:①国家分裂,阻碍了德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渴望统一。1871年之前,德国四分五裂,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落后于英法等西欧国家。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一分为二,德国国际地位大大削弱。 ②经济发展,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展开,迫切需要实现国家统一,建立统一市场。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远远超过民主德国,为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出现统一的中坚力量。19世纪末,普鲁士成为德意志各邦国中实力最强的集团,加上雄才大略的俾斯麦,成为统一的领导者组织者。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成为德国统一的主导者。 ④民族意识(民族情感)为统一奠定思想基础。19世纪日耳曼浪漫主义对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歌颂,激发了民族意识,促进了统一。二战后,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伤害了民族感情,联邦德国称国家法律为基本法,为统一留有余地,有利增强德意志民族情感。 ⑤共同的历史文化心理特征。都属于日耳曼民族,有着共同的语言,历史,文化和心理特征,这是统一的强大的动力。(每点3分,任意4点12分) (2)评析:“民族主义”,指以人们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它的产生往往和国家分裂、民族危机、社会贫弱等因素密切相关。(2分) 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积极:①激发民族热情,促进国家的团结统一;②推动民族救亡运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③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国家的富强和发展。消极:①狂热的民族主义容易煽动侵犯其他民族国家的利益,常成为军国主义温床(侵略他国,引发战争)。②狭隘的民族主义,内不利于民族团结,外不利于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明成果。(只从一个角度回答给3分,从2个角度且答出三点以上,给9分) 理性的民族主义推动社会进步,过度偏激的民族主义导致社会动荡。(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题干“‘民族主义’,指以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本民族的认同、归宿、忠诚的强烈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是思想、学说、运动的统一”,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有关两次德国统一的史实,从政治背景、经济基础、民族意识、历史文化等方面,分析归纳两次德国统一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民族主义的内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分别从国家、民族、社会的角度,分析民族主义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考点:(1)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的统一;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德的统一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简表

阶段

演变

萌芽于战国

①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

建立于秦朝

①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巩固于西汉

①实行刺史制度②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完善于隋唐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②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加强于北宋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建立禁军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新发展于元朝

①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②实行行省制度

空前强化于明清

①明朝废丞相,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②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③八股取士

衰败于晚清

①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逐步沦丧

②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份出现

 

 

 

材料二  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

——摘编自朱绍候、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三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也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尔波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的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尔波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子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衰败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体的不同及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 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 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 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查看答案

《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中说,历史经验证明,宪法的重要性在于民众对它的信任,而民众的信任完全建立在宪法能否约束政府、约束代表民意多数的议会以及维护民众的个人自由和基本权利的基础上。美国宪法取得民众“信任”的主要方式是

A. 分权制衡

B. 人民主权

C. 联邦制

D. 选举总统和议员

 

查看答案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A. 亚非拉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B. 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地位

C. 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D. 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美日欧形成鼎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