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   )

A.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C.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D.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 【解析】试题分析:题中的意思就是,中书省谴责各地区官府,对于职务范围内的事物不自行及时解决,而是全部上报中书省。这就是要求地方必须做到“高效行政”。但同时又强调了,一部分重要事务,却必须上报,由中央作出决定。这就是要求“中央集权”。C项正确。A B 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行省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史称,“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

A.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

B.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C.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

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查看答案

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衰落

B.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C.宰相成为宦官附庸

D.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

 

查看答案

东汉章帝建初元年诏令:“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禀,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这说明当时

A. 流民问题严重

B. 最高统治者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豪强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问题

C. 王朝采取措施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D. 地方政府的勤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查看答案

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此规定是为

A. 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

B. 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

C. 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

D. 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

 

查看答案

楚武王灭权(国)后,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县尹向楚王直接负责,不世袭。至于郡县关系,当时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之说。据此可知

A. 官僚制度正式建立

B. 郡县制全面取代了分封制

C. 宗法制度日趋瓦解

D. 分封制下统治秩序遭破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