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松窗梦语》记载:歙县的“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

据《松窗梦语》记载:歙县的“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歙人潘侃曾说:“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这反映

A. 徽商藐视国家经济政策

B. 长途贩运是徽商的重要经营方式

C. 徽商资本雄厚

D. 徽州商业传统源远流长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商业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A项与题意无关;根据题干中“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非转毂四方不可”、“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可以看出商人获得高额利润重要的经营方式就是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题干侧重阐述的是商人的经营方式,不是其资金的多少,排除C项;商业传统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 ②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③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 ④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扬州仪征北部丘陵地区有“刘集”、“谢集”、“新集”、“马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来由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

A. 夜市

B. 都会

C. 草市

D. 会馆

 

查看答案

《荀子•富国》中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 小农经济

B. 精耕细作

C. 铁犁牛耕

D. 自给自足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光绪初年,胡雪岩红极一时,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后入浙江巡抚幕,依仗左宗棠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

讲究商业信誉是以胡雪岩为代表的徽商信奉的经商信条,“经营信为本,买卖礼当先”,“买卖公平天经地义,童叟无欺诚信为本”。胡雪岩往往怒斥那些乘人之危、牟取暴利的“贪贾”,而以“廉贾”为榜样,以持价平实、薄利多销的手段获得合理正当的商业利润为榜样。胡雪岩最善于“在钱眼里面翻跟斗”,但他为人处世的名言却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从正道取财,不要有发横财的心思”,“钱要拿得舒服,烫手的钱不能用”。

——《从胡雪岩看诚信经商》

(1)结合材料概括胡雪岩能够经商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从胡雪岩的身上吸取哪些成功之道。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口的职业结构(1860—1895年)

大类

比例

细类

专业人员

5.%

政府部门

官员、胥吏、职业性的安保人员等

社会部门

职业文人(老师、作家等)、医生、牧师、僧人等

商业人员

30.%

个体批发商

商品经纪人、钱庄主、批发坐(行)商、买办等

个体零售商

零售店老板、小额高利贷者、饭店老板、游商等

雇员

账房先生和学徒、商业劳动者等

运输人员

30%

运输代理人、船主与水手、长途挑夫、从事当地运输的驮夫等

制造业人员

10%

工匠、手工作坊的学徒和雇工等

建筑人员

10%

技工、建筑学徒和工匠等

农业人员

5%

土地耕作者、牧畜饲养人、渔民等

边缘群体

10%

保镖、门房、家仆、艺人(卖唱、说书等)、乞丐、无业者等

 

 

——摘自罗威廉《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冲突和社区》

解读材料,围绕“社会变迁”提取一个合理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晚清历史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归纳的历史信息,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是王敬虞《中国近代工业资料》中的图表

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绽数量示意图

 

年产100万吨以上

年产10—99万吨

年产1—9万吨

年产1万吨以下

外商企业

100

88.5

41.5

0

华商企业

0

11.5

58.5

100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1914年民族资本纱厂只有21家,产纱绽503104枚;到1922年纱厂增加到65家,当年共产纱绽1632074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材料三(中国)实业……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凡隶属本部(指农林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

至于铁矿需本(资本)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条约正当,权限分明,既藉以发展地质之蕴藏,又可瞻贫民之生活。

现在世界上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之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今日,耗散最可宝贵之资本,不一而足。……故农林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

——《实业之梦一一张謇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2)据材料三,概括张謇“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3)材料三中,张謇的救国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否实现?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