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一外国记者提问李鹏总理:本届政治局中有许多都是留苏学生,这种构成会不会对中国外交的倾向性产生影响。总理回答:照记者的逻辑,我们现在大量青年人在美国学习,将来的领导层是不是就要形成一个“亲美派”。这一回答说明了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
C.美苏两国均不是中国的盟友国 D.两极格局下没有中间道路选择
有学者指出,我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支撑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是
A.提出“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写道:“他站在那里,扶着讲台,眨着眼睛巡视人群,……显然没有注意长时间的欢呼,这欢呼持续了好几分钟。当欢呼声静下来后,他只简洁地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便再次响起。”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诞生
C.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D.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历史性的转折:1917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事变。外省的二月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A. 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 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C. 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 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
C. 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D. 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
获悉( )
A. 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 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C. 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D. 政治协商制度得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