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

家训是我们祖先对家庭教育深入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

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摘编自陈延斌《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

材料三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生活走上正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儒家思想和古

代文化,我们深切地感到: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

——摘编自牛志平《“家训”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家训的现世价值。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传统家训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1)特征:历史悠久;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家国情怀。 (2)表现:呈现新气息,但总体走向衰落。 原因:封建制度衰落;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辛亥革命的冲击。 (3)现世价值: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紧扣时代主题,唱响时代生旋律。 原因:时代变迁。 【解析】(1)从“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可以得出历史悠久;从“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可以得出来源广泛;从“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可以得出内容丰富和家国情怀;从“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可以得出形式多样。 (2)表现:从“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可以得出家风呈现出新气象;从“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可以得出总体走向衰落。原因:从“中国封建社会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得出封建制度衰落;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可以得出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辛亥革命的冲击。 (3)现世价值:从“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家训,又堪称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家训中充满了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修养品德和成就事业的至理名言。”可以得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紧扣时代主题,唱响时代生旋律。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分析出时代的变化是主要原因。 点睛:解答本题完全是从材料中总结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本题涉及的内容都是材料所叙述的内容,因此我们只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概括即可,这样就可以得出完整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的主要做法:近代史开始于1640,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

问题: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二的分期说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

同于丞相。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查看答案

结合所学,判断该材料所反映的年代是(  )

经济实体

美国

苏联

日本

欧共体

联邦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国民生

产总值

2775

940

1067

2907

888

691

461

542

 

二战后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10亿美元)

A. 1945年    B. 1951年    C. 1980年    D. 1993年

 

查看答案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一外国记者提问李鹏总理:本届政治局中有许多都是留苏学生,这种构成会不会对中国外交的倾向性产生影响。总理回答:照记者的逻辑,我们现在大量青年人在美国学习,将来的领导层是不是就要形成一个“亲美派”。这一回答说明了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无敌国外交

C.美苏两国均不是中国的盟友国       D.两极格局下没有中间道路选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