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明朝人王士性(1547—1598),好...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明朝人王士性(1547—1598),好游历,相继在河南、北京等地做官,足迹遍及当时的两京十二省,相继写了《广游志》和《广志绎》等地理学著作,对所游历和考察的对象加以理论概括。王士性全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对“人定胜天”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从理论上总结出“天下事不可懦而无为, 尤不可好于有为”。他认为,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他将自然与人文地理都当成考察的对象,特别注意观察各地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宗教文化、物产交通,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在人文地理的各个分支,如风俗地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民族地理乃至军事地理的研究都留下真知灼见。王士性注意观察与分析各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长处和短处,以确定环境对某种社会需要的适宜或者有利的程度。王士性深入细致的观察与缜密独到的思想,给明末清初的学者以巨大的影响。

——摘编自周振鹤《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士性地理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

 

(1)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经世致用思潮逐渐形成;西学东渐。 (2)重视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认为自然环境对于人的行为方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认为地理现象存在地域差异;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当做考察对象。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一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地理学思想形成的背景要从经济方面即商品经济发展、思想方面即经世致用思潮的形成多方面综合分析。 (2)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主要包括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自然环境与人的行为方式的关系、地理现象是否存在地域差异、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都属于研究的对象等多方面的内容,此类问题关键是要多概括,以求获得更多的采分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战期间,协约国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功地利用了宣传战这一重要手段。英国一份刊物上的诗歌写道:“同胞们,为响应光荣的号召而必须投入的伟大战斗中……至少要认清你们是为正义而战争。”美国在参战决议通过一星期后,设立由乔治·克里尔领导的宣传委员会,用骇人的笔调描绘德军的威胁,说“他们是企图掠夺欧洲并将统治扩及西半球的匈奴人”。英国作家日利别尔特·帕尔克尔领导的在美国的英国宣传点,无偿地向三百多家美国报刊提供亲英文章和材料。协约国对中立国的宣传,是从中立国的文化传统和民众心理着手,用渲染和夸大的手法来宣传德国的暴行。协约国对德国士兵的宣传主要采取空投散发传单的方式,其内容主要是将战争的进展情况告诉德军。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支持建立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动摇了德国境内犹太人对德国的忠诚,同时也使其他国家的犹太人起来援助协约国。

——摘编自顾国梅、朱静华的《试论一战中的宣传战》   

(1)根据材料,概括协约国宣传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协约国的宣传战在一战中发挥的作用。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启动经济改革计划。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制定的兵工整理计划,一方面,对全国的兵工厂提出了三个原则:对地处沿海的兵工厂进行迁移;对靠近前沿的兵工厂亦应迁移;其位置颇适于国防之地位的兵工厂则加以扩充。另一方面,“济南、金陵二厂,以国防上见地,固应移于安全地点,以因迁移而致绥靖所需的弹药减少供给起见,除必要者外,暂不迁移。”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就是创办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1936年3月,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

——根据《抗战前国民政府经济备战的军事价值》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经济改革的主要活动和目的。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上述经济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司马迁《史记·商君书》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宋代)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的瓦合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忘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希腊)在海外贸易和工商欲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自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4年7月,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蒋介石委派财政部长孔祥熙参加会议。

以下内容为1944年7月6日孔祥熙致蒋介石密电。

重庆,委员长蒋:4493,密表,货币会议开幕五日,现在分组商议,距离具体程度有待此次集会,美国内部原不一致,国会及银行界尚抱怀疑或持反对,毛财长《美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因急于表现成效,勉强召开,罗(罗斯福)总统亦觉难有把握,于开幕演说词己经略能窥及。协定将来须经各国政府批准,意在应付国会,各国代表对自身希望甚大,而美舆论则认为美国担负太重,连日弟为此事力为毛氏说项,以减困难,惟会内情形各国希望分肥者多对基全摊额分配争持甚烈,苏则要求与英同等,英到支持法、印图占我国之第四席,现正分途运用,想无大碍,英,美对基金必须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对予将来若将[?](原文缺失)之运用亦为争点之一,现正进行商讨中,对我国批评善意恶意皆有,均注意于军政用款不当及浪费致通货膨胀,时币制,物价之不安定概为忧虑,现正分途说明,崎形尚佳。所幸我方此来人员均程干练,各方感想颇佳,国际环境不错。不论会议是否圆满成功,总期得一良好印象,以作将来国际会议基础。知注驰陈,弟熙叩。鱼(电报日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的背景及美、英各自的战略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参加该次会议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分析以上“密电”的史料价值。

 

查看答案

1982年,美国里根总统提议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公交援助的全责,减少联邦政府对城市公交的援助,取消对城市公交的运营补贴。这意味着美国

A. 压缩城市发展的规模

B. 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C. 减少国家干预的程度

D. 缩减社会福和的的开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